彭氏志下册
当前位置:首页 > 彭氏志下册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日期: 2014-01-14
  • 浏览次数: 801

人为万物的之灵,穿衣御寒遮体,是生活的必需。衣服的原料来自自然。震峰彭公从知潮州之日起,就重视麻,桑、葛麻的种植,以解决纺纱织布、百姓的穿衣问题。

据《豫章郡记》称:“南朝时,庐陵葛麻纺织技术精湛,花色品种多;越布、香葛、南布、花练等品种繁多;桑蚕技术也有提高,一年蚕四、五熟。”彭公把大批绵工从豫章郡迁来潮州,成立绵署,大力发展纺织业因而使潮州的沙罗、夏布、锦、缎、缂丝、等织造技术获得很大的进步,送达宋廷的丝绵、布匹近万匹。

潮州纺织厂的丝麻纺织机械技术从纺丝、织布、到印染已形成配套的生产技术;印花采用纹缬、夹缬、蜡缬和介质印花工艺技术,将染纱、配色、综线的工艺织造在布匹上,花鸟如妙如肖。当年除了采用手摇纺车、脚踏三绽纺车外,还采用先进的有三十二个绽子的畜力带动的大纺车。

据揭阳县志记载:“宋代揭阳纺织厂出产的夏布有、“麻布、芷布、波萝麻布,数量颇多,已经远近闻名。”

彭公也积极引进、推广棉花在潮州地区种植。并于公元1086年在揭阳浦口村定居后,还将自己所掌握的夏布生产技术,捻线织成棉布。因此,潮州地区家家仿效,浦口村便成为潮州地区最早的棉布及其纺织技术的发源地,并且沿袭、发展成后来的揭阳织布厂。



Copyright © 震峰彭公网
网址:http://www.zfpgw.com.cn 
ICP备案:ICP备案审核中… 联系电话:0755-82550088 地址:深圳市福田区上沙村东苑三栋二单元504室
本站部分图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问题请通知我们处理!
做网站维护
  • 在线服务